top of page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 林哲玄:積極建設基層醫療系統 助力公立醫院分流

香港即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的大日子,為了香港繼續繁榮穩定發展,一些長期存在的隱患不得不解決,尤其在醫療衞生方面,除了早被詬病的公立醫院長期超負荷、病人輪候時間過長,第五波疫情的爆發,也暴露了公營醫療系統應急能力不足、缺乏前瞻性以及統籌協調能力差等問題。那麼新一屆特區政府如何才能解決問題,衝破難關,開創新篇?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認為,市民應正確看待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問題。他引用數據指,2021年4月初至2022年3月底,九龍中區市民於公立醫院最長要等待147個星期才可以看到眼科門診,中位數則是79個星期,半急症的申請等候時間則是3個星期,在門診看緊急新症等候時間則少於1個星期。林醫生說,「誠然公營醫院存在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情況實屬不理想,但是緊急個案於大部分科目通常在一個星期之內都可以得到診治,半緊急個案也可以在單位數字的星期內看到醫生,因此公立醫院是否真的如外界所傳很差呢,其實也是不一定的。」


林哲玄提出,本港藥廠存在收費不公現象,政府應盡監管之責。他指出,同一種藥物同一個牌子價格可以完全不同,比如撲熱息痛,藥房買平均約為2元一粒,診所買只要幾毫紙,醫管局買幾個仙一粒。原來在香港買藥,醫管局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價格,私家醫生買貴些,市民去普通藥房買價格則最貴,不合理的差價令市民傾向去最便宜的公立醫院就醫拿藥,因此忽略了私家診所,也令整體醫療體系難以持續發展。政府不應聽之任之,而是要監管藥廠,防止收費不公現象的發生。


此外,為了更好地幫助公立醫院分流,林哲玄認為,應如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出的「積極推展基層醫療系統建設,提升社區生活健康和保健,推進和優化地區康健中心」,建立健全的社區醫療網絡。林哲玄有四點建議,第一,現時本港每個地區僅有一間醫管局普通科門診,每個公共屋邨平均只有3至5個醫生,因此可以推動遙距醫療服務,允許公院醫生與私家醫生合作,有一天專門做視像會診服務,這樣市民不出社區就可以看到專科門診,免去了路上的舟車勞頓。


第二,政府可在社區配備專業人士,如註冊護士、物理治療師等,幫助社區居民看病後的康復和日常保健;第三,政府可以鼓勵藥劑師在社區開設藥劑師藥房,藥劑師可向病人提供更加專業的配藥及臨床藥劑師服務,向病人詳細講解藥物的使用;第四,政府也可多提供體檢券、洗牙券等誘因,引導市民接受合適的預防性醫療服務,同時增加公私營合作項目,讓市民習慣在社區看病,樹立「家庭醫生就是市民健康總經理」的觀念,從而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