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精神健康從何談起?

精神健康從何談起?

林哲玄

2023年2月9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三年的疫情沉重打擊了市民,心上的烙印也許不易褪色,甚至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復常不只是生活的復常、經濟的復甦,更是精神健康的復原。


(一)從市民角度出發

當自己或身邊的親友情緒頻臨崩潰時,到哪裏可以找到援助?是精神科醫生還是社工?是家庭醫生還是學校的老師?是心理學家還是輔導人員?市民也許不一定有頭緒;欲求助而無助正是市民的困境。


家庭醫生是市民的健康總經理,求助於家庭醫生準沒錯。家庭醫生之外,學校很自然也是個求助路徑,但現在學校的到的社工、輔導人員的支援不足,更遑論心理學家了。


政府新近推出的「陪我講」(https://www.shallwetalk.hk/zh/)是個不錯的入門網站,市民在上面可以找到有用的精神健康資訊,更重要是通過連結或熱線求助。不過,懂得使用網站的市民多嗎?通過網站求助的人士有多少?幾個月前在港鐵站的海報不見了,「HA-Go」和「智方便」等大家比較慣用的手機程式也未能連結到「陪我講」。


(二)精神健康服務如何發展?

疫情揭示了香港在精神健康服務的不足。在先進地區,精神健康服務屬多專業的團隊服務。團隊有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社工,老師當然也擔當重要角色,還有輔導人員。


香港在公立醫院之外,不見跨專業精神健康服務建構。各精神健康服務人員的角色如何界定?彼此之間可有恆常協作模式?我促請政府在發展基層醫療的同時,建立貫穿基層和專科的精神健康服務專業人員建構,讓各專業人員各司其職、攜手合作服務市民。


(三)質素

服務質素取決於多個因素,專業人員的水平是因素之一。由於法律的空白,有人可假冒臨床心理學家為市民提供介入性治療而不犯法。即使治療失敗,市民也投訴無門。即使資歷達標,可通過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公會自願註冊。萬一市民向公會投訴,他們大不了便退會,退了也可以繼續自稱臨床心理學家繼續工作。


因此,確保市民得到優質的專業服務,對專業人員的有效監管是不二之選,而最有效監管莫過於法定專業註冊。醫生、護士、職業治療師、社工和教師均以專業註冊嚴格監管,偏偏臨床心理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沒有。發展了6年的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還是先導計劃,對市民的保障仍是一紙空言。我促請政府過渡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到法定註冊。


身與心是健康的一體兩面;要提升市民的精神健康,就雙管齊下:提升市民對精神健康的重視,以及滿足服務需求。滿足需求就是讓市民在需要時知所求助,建立完善的精神健康服務架構,善用各色專業人員,並對服務人員的水平與操守作有效監管。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林哲玄|大灣區醫療服務發展的七大考量 林哲玄 2023年5月18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民生無小事,民生不可以缺少醫療。一小時生活圈也不能缺少適合市民的醫療服務;大灣區醫療服務發展須從市民角度思量。 長者醫療劵 長者醫療劵過了深圳河,就只能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華為荔枝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華為社康中心)使用。在9+2的大灣區,香港以外就僅有「一城兩點」可用,旅居肇慶、惠州的港人到深圳就醫不比回港方便

從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看到北上青年的契機 林哲玄 2023年4月23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2023年4月21至24日,行政長官率領政府官員及立法會全體議員訪問深圳、佛山、東莞和廣州,隨團還有港澳辦和中聯辦的領導。大灣區之行由政務司司長和立法會主席擔任副團長。近百人大隊搭乘旅遊巴從立法會出發前往第一站深圳與市領導在五洲賓館交流晚宴。這些,報章都已經報道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參觀了比亞迪和大疆。比亞迪的

私院套餐為何與濫收相提並論? 林哲玄 2023年2月13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一般香港人都認為套餐比單點「抵食」。開餐廳的朋友說,套餐的食材大批購入,又批量烹調,成本一定比單點低,而且套餐包括餐湯、主菜、甜點和茶啡,也等於包括了這些項目的利潤。既然成本低、利潤項目多,即使打個折扣,總體利潤也比單點高,所以客人「抵食」時,老闆利潤也高一點,是雙贏。 那料醫院收費也有套餐,陷入財困的中大醫院的套餐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