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會議
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基層醫療十年計劃”議案
林哲玄議員:
代理主席,很多謝陳凱欣議員提出這項如此重要的議題。隨着人口老化,香港越來越多人會患上糖尿病、高血壓;至於膽固醇過高,可能三十多四十歲已經出現。我們想一想,假如一個長者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膽固醇過高。單是這4種,每1種如果要每年去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看3次醫生,他可能要去9次或以上;糖尿病患者更要事先到公立醫院抽血——有些公立醫院不是那麼容易去,而是要乘車前往的——所以加起來可能超過10次。長者如果自己不懂去醫院,請子女、新抱休假帶他們去的話,“打工仔”一年又有多少天假期呢?如此就用上12天了。
長者是否真的很想去公立醫院覆診看醫生呢?他想,因為他以為這是唯一的途徑。但我們今次看得到,這項議案正正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其實應該把病情穩定的病人分流到社區。而事實上,在社區,家庭醫生才是我們健康的“總經理”,平時幫助我們照顧穩定的疾病。萬一疾病變得不穩定,應有一個制度可以很快地把病人分流到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而無需從頭排期、要多等不知多少年時間。其實,長者很多時就是因為害怕不知要等多少年才可回到公立醫院,所以不願意回到社區看醫生。這在政策上絕對可以改變,而事實上,現時SOPC PPP的先導計劃已經開始從這方面着手,但推展得比較緩慢。我們希望看到這類計劃可以加速及全面地進行,讓我們有專科與家庭醫生共同照顧病人,co-care這個概念得以落實,亦讓我們的醫院與社區雙向分流、互相合作的概念得到落實。
在社區方面,試想一下,一個病人中風,需住院一個星期。出院後,他行動、說話仍然十分不便,仍然需要人照顧他的起居飲食。事實上,現時有很多這類老人家因以上所說的問題而無法出院,於是要在醫院多住兩三個星期,那麼公營醫院的病床當然會不足夠。但是,為何不能夠讓這些市民回到社區,在社區可以有藥劑服務,可以有康復服務,可以有護理服務等呢?為何不可在社區抽血,然後把結果送回公立醫院呢?
其實,我們的社區應該成為一個無牆的社區醫院,讓我們的長者能夠在社區好好生活、好好治病。社區的醫療體系應是一個有統籌的系統。我很歡迎地區康健中心做統籌的工作,但一定要由醫護人員或一些資深護士去做。我亦很歡迎,如果政府願意的話,在推出其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時,考慮成立一個部門或機構,專責統籌基層醫療、社區醫療服務。
現時在社區醫療方面,我們有甚麼設施呢?有,我們有很多家庭醫生,但他們是服務提供者,我們並無一個系統。是否完全沒有系統呢?不能夠說沒有。我們有長者醫療券,即落實了“錢跟病人走”這個重要的概念;我們亦有“醫健通”,即希望做到香港市民“一人一病歷”。“一人一病歷”加上“錢跟病人走”,其實已建立了一個基礎。我們尚欠一樣東西,就是統籌。當有統籌的時候,我們希望看到醫院與社區醫療無縫對接,屆時社區就真正成為長者合適居住、合適得到治療的地方。
我亦很同意中醫師在社區的角色十分重要。事實上,我們看到市民除了看西醫,亦會常常看中醫。所以,市民已經身體力行,顯示了我們需要中西醫協作。我亦希望政府在未來的日子,在公私營協作和基層醫療發展方面大力鼓勵進行研究,目標就是希望可以推出一個指引,讓我們醫生和中醫師知道大家何時可以互相配合。
我很希望看到我們將來的社區是真真正正能夠讓我們養老,讓我們生活,讓我們治療的地方。
我謹此陳辭,多謝。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