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與我何干?

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與我何干?

林哲玄

2022年5月30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香港少數醫生到內地行醫、香港大學在深圳營運醫院,還有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成立醫學院 ,十多年了,香港醫療進入大灣區做的就這麼多吧?大灣區對大部分醫生來說還是事不關己,絕大部分市民也看不出與自己有關。倒是內地人通過醫療集團或私家醫院來港接種疫苗和身體檢查的在疫情前大行其道 – 這算是醫療旅遊吧!


融合,不應該為做而做,除非有實質意義,否則不做也罷。有嗎?有!


罕見疾病治療

一些罕見疾病的藥物極其昂貴,研究數據也有限,以至遲遲未能在香港註冊。在深圳河的彼岸,有中國罕見病聯盟。這是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的機構,集中為病人治療和提供藥物。由於病人數目龐大,內地往往能夠以較低價錢採購藥物,也有能力自行研發生物類似製劑(bio-similar)。


基數大,多罕見的疾病病人為數仍然眾多,醫護人員經驗自然充份。內地還設有具規模,專門治療指定罕見疾病的醫療中心,集合各專科的專家為病人會診。香港在這方面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病人數目相對少,集中治療也並未普遍。


病人看到希望在深圳河的彼岸,這不正是我們可以借鑑甚至合作的範疇嗎?我們可否搭乘內地罕見疾病治療的快車? 北部都會區有跨越港深兩地的科學園,是否可以建成照顧罕見疾病病人的基地,集合兩地的專家為我們的病人會診、治療?


為兩地共同研發生命健康科研拆牆鬆綁

在香港,藥物從研發到落地使用中間存在斷層。新藥在香港註冊需要兩個境外註冊參考地,參考地可以是日本、南韓、歐美,但不包括中國。我希望盡快把中國納入藥物註冊參考地的名單。


理論上,研究成果卓著的藥物全球也有需求。在中國研發的藥物最近在美國申請註冊,卻被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在中國人身上進行的研究,成果不能拓展到美國人身上,所以拒絕申請。


在香港和內地共同研發的藥物是否可以考慮豁免一張境外註冊參考?即是說,一張就足夠 –— 中國的這一張。


香港不乏頂尖的科研人員,我們彈丸之地是否可以與內地合作進行臨床研究,增加病人數目的同時更縮短研究時間。內地有香港相對缺乏的生產基地,共同研發、生產正是互補互利。


為生命健康科研發拆牆鬆綁、為罕見疾病病人尋求與內地合作治療,為他們帶來新希望,也作為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的切入點,均具有明確結果作為追求目標,符合候任行政長官「以結果為目標」的信條。5月23日,一眾立法會議員與李先生會晤,上面正是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林哲玄|大灣區醫療服務發展的七大考量 林哲玄 2023年5月18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民生無小事,民生不可以缺少醫療。一小時生活圈也不能缺少適合市民的醫療服務;大灣區醫療服務發展須從市民角度思量。 長者醫療劵 長者醫療劵過了深圳河,就只能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和華為荔枝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華為社康中心)使用。在9+2的大灣區,香港以外就僅有「一城兩點」可用,旅居肇慶、惠州的港人到深圳就醫不比回港方便

從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看到北上青年的契機 林哲玄 2023年4月23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2023年4月21至24日,行政長官率領政府官員及立法會全體議員訪問深圳、佛山、東莞和廣州,隨團還有港澳辦和中聯辦的領導。大灣區之行由政務司司長和立法會主席擔任副團長。近百人大隊搭乘旅遊巴從立法會出發前往第一站深圳與市領導在五洲賓館交流晚宴。這些,報章都已經報道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參觀了比亞迪和大疆。比亞迪的

私院套餐為何與濫收相提並論? 林哲玄 2023年2月13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一般香港人都認為套餐比單點「抵食」。開餐廳的朋友說,套餐的食材大批購入,又批量烹調,成本一定比單點低,而且套餐包括餐湯、主菜、甜點和茶啡,也等於包括了這些項目的利潤。既然成本低、利潤項目多,即使打個折扣,總體利潤也比單點高,所以客人「抵食」時,老闆利潤也高一點,是雙贏。 那料醫院收費也有套餐,陷入財困的中大醫院的套餐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