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與我何干?

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與我何干?

林哲玄

2022年5月30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香港少數醫生到內地行醫、香港大學在深圳營運醫院,還有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成立醫學院 ,十多年了,香港醫療進入大灣區做的就這麼多吧?大灣區對大部分醫生來說還是事不關己,絕大部分市民也看不出與自己有關。倒是內地人通過醫療集團或私家醫院來港接種疫苗和身體檢查的在疫情前大行其道 – 這算是醫療旅遊吧!


融合,不應該為做而做,除非有實質意義,否則不做也罷。有嗎?有!


罕見疾病治療

一些罕見疾病的藥物極其昂貴,研究數據也有限,以至遲遲未能在香港註冊。在深圳河的彼岸,有中國罕見病聯盟。這是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的機構,集中為病人治療和提供藥物。由於病人數目龐大,內地往往能夠以較低價錢採購藥物,也有能力自行研發生物類似製劑(bio-similar)。


基數大,多罕見的疾病病人為數仍然眾多,醫護人員經驗自然充份。內地還設有具規模,專門治療指定罕見疾病的醫療中心,集合各專科的專家為病人會診。香港在這方面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病人數目相對少,集中治療也並未普遍。


病人看到希望在深圳河的彼岸,這不正是我們可以借鑑甚至合作的範疇嗎?我們可否搭乘內地罕見疾病治療的快車? 北部都會區有跨越港深兩地的科學園,是否可以建成照顧罕見疾病病人的基地,集合兩地的專家為我們的病人會診、治療?


為兩地共同研發生命健康科研拆牆鬆綁

在香港,藥物從研發到落地使用中間存在斷層。新藥在香港註冊需要兩個境外註冊參考地,參考地可以是日本、南韓、歐美,但不包括中國。我希望盡快把中國納入藥物註冊參考地的名單。


理論上,研究成果卓著的藥物全球也有需求。在中國研發的藥物最近在美國申請註冊,卻被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在中國人身上進行的研究,成果不能拓展到美國人身上,所以拒絕申請。


在香港和內地共同研發的藥物是否可以考慮豁免一張境外註冊參考?即是說,一張就足夠 –— 中國的這一張。


香港不乏頂尖的科研人員,我們彈丸之地是否可以與內地合作進行臨床研究,增加病人數目的同時更縮短研究時間。內地有香港相對缺乏的生產基地,共同研發、生產正是互補互利。


為生命健康科研發拆牆鬆綁、為罕見疾病病人尋求與內地合作治療,為他們帶來新希望,也作為香港醫療融入大灣區的切入點,均具有明確結果作為追求目標,符合候任行政長官「以結果為目標」的信條。5月23日,一眾立法會議員與李先生會晤,上面正是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林哲玄|香港的醫療困境:四大解決方向

文:林哲玄 解決市民的醫療困難要多管齊下,盡量善用香港所有醫生服務市民是要點之一,包括提供公共醫療服務。政府要有系統、合理地推進公私營醫療協作,向願意提供公共醫療服務的醫生採購合適的服務,彌補公立醫院容量的不足。作為起步,採購價格應以公立醫院成本作為釐定基礎。 長遠而言,公立醫院以及私人醫療體系也可以是政府採購公共醫療服務的對象。醫管局有個謬誤,指公私營協作要是成功,醫生都要離開了。其實,私家醫生

林哲玄|香港的醫療困境:公私營合作欠彈性

文:林哲玄 輪候公立醫院排期,小病等到危疾,看私家專科醫生又貴,將來,我們都到內地看病嗎?還有其他的辦法嗎?首先合理推動公私營協作策略性採購,香港肩負承擔港人醫療服務的主體責任,不應該卸責周邊城市。個別病種或個案與周邊城市合作當然可以,合作應是雙向的,互惠互利的;其次善用本地資源充分開發人手,如今私人醫生比以往有更多空間和容量提供公共醫療服務,即是透過公私協作,策略性採購提供。 可惜,公私營協作也

林哲玄|開放中醫師權責 須有清晰路線圖

文:林哲玄 政府2023年12月8日向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第359章)立法建議的最新進展」(立法會CB(4)1053/2023(01)號文件),建議容許註冊放射技師和註冊醫務化驗師接受中醫師轉介病人進行診斷造影和醫學化驗,並將在中醫醫院先行先試,繼後按部就班逐步向中醫師開放。 相信局方也必同意診斷造影和醫學化驗須基於幾個原則: 一、以病人為本:以病人的健康利益優先,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