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立法會會議騎單車人士佩戴頭盔的事宜

立法會會議

2022年6月22日星期三


議員質詢的口頭答覆 - 騎單車人士佩戴頭盔的事宜


林哲玄議員:

根據現行法例,騎單車人士無須佩戴頭盔。雖然政府早於2011年曾檢討相關政策,但隨後只透過教育和宣傳推廣單車安全及鼓勵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並無立法強制騎單車人士佩戴頭盔。然而,近期有研究指出,本港涉及單車意外的數目驟增,而大部分傷亡的騎單車人士均沒有佩戴頭盔。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5年,每年在行車道、單車徑、休憩用地、遊樂場和其他地方發生涉及單車的交通意外的數目,以及其佔全港整體交通意外數目的比例為何;

(二) 鑒於政府在過去10年透過教育和宣傳推廣單車安全,有否評估有關工作的成效為何;及

(三) 會否就單車安全裝備進行民意調查,以了解公眾對於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的意見;如會,詳情為何?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主席,政府十分重視騎單車安全。運輸署及香港警務處(“警務處”)一直留意及分析單車意外的數據和情況,實施合適的改善措施和推展宣傳及公眾教育活動。


就林哲玄議員的質詢,現答覆如下:


根據運輸署的資料,在過去5年,按地點劃分涉及單車的交通意外宗數,以及其佔該年全港整體交通意外的比例載列於下表:

年份

意外宗數

總計 (佔該年全港整體交通意外數字的百分比)

單車徑

行車道路

其他地點(包括單車公園、遊樂場及空地等)

2017

808

829

280

1 917 (12.2%)

2018

698

817

289

1 804 (11.3%)

2019

666

859

213

1 738 (10.8%)

2020

1 213

1 137

387

2 737 (17.9%)

2021

1 374

1 222

398

2 994 (16.8%)


相關資料顯示在運輸署及各相關持份者的努力下,2017年至2019年涉及單車的意外宗數整體呈下降趨勢,由1 917宗下降至1 738宗。然而,有關數字由2020年開始上升,至2021年增至2 994宗。運輸署會聯同相關部門及持份者繼續加強單車安全的宣傳及教育活動,以減少意外發生。


事實上,運輸署一直聯同道路安全議會和警務處進行宣傳及教育活動,提高騎單車人士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相關安全意識,包括由警務處聯同運輸署、醫療輔助隊及中國香港單車總會舉行單車安全記者會;更新《道路使用者守則》、《騎單車安全》及“單車資訊中心”內相關騎單車安全貼士;製作和播放有關單車安全的電視宣傳片及電台聲帶,並持續透過網上資訊平台及社交媒體平台宣傳、發放有關單車安全的網上短片及資訊;在運輸署手機應用程式“香港出行易”內提供單車徑資料,包括單車徑走線、單車泊位等,並出版及派發有關單車安全的《道路安全通訊》,以及舉辦單車安全日等。


現時香港未有強制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政府注意到其他地方就佩戴頭盔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應單車意外的上升趨勢,運輸署現正全面檢視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的要求。考慮的因素包括應否強制要求騎單車人士在所有地點或只在指定地點佩戴頭盔;強制佩戴單車頭盔要求的適用人士年齡;以及其他地方的做法等。政府會以增加對騎單車人士的安全保障為目標,積極考慮透過修訂相關法例,以規管騎單車人士佩戴單車頭盔。運輸署在今年4月至5月,就應否強制佩戴單車頭盔諮詢不同業界及持份者的意見,包括單車會、汽車會、駕駛中心、運輸物流業界、醫學團體、共享單車營辦商及外賣速遞營辦商。運輸署現正整理及分析所收集的意見,並計劃於下月舉行的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諮詢議員的意見。同時,運輸署會繼續與道路安全議會及警務處合作,透過教育及宣傳,鼓勵騎單車人士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包括佩戴單車頭盔。


多謝主席。


林哲玄議員:

多謝主席。很多謝局長的答覆,也很高興得悉交通事務委員會將討論這議題。


局長剛才在主體答覆中提到,在研究立法期間,當局會考慮要求佩戴頭盔的不同地點和有關要求的適用人士年齡。我對此感到憂慮,也希望政府可答覆,其實有否任何理據,指出不同地點的騎單車人士的意外發生率,以及相關的嚴重性達至何種程度,以致可以此決定某些地點的騎單車人士須佩戴頭盔?


我們要知道,其實頭盔所提供的保護,於低速時是較高速時更強。即使速度極低,例如一名小朋友由單車高度墮地,如果頭先着地,已可造成腦出血或頭顱骨折的嚴重後果。所以,即使地點是單車公園——很多人一起騎單車的地方——我認為實際上未必比公路來得安全。


當然,年齡也是一樣。小朋友的頭骨較薄弱,而頭骨下的腦部仍在發育,如果遭撞傷,其所受影響都會較為嚴重。長者跌倒不單是頭,很多地方都可能受傷,可令其行動非常不便,生活受極大影響,所以,我希望政府清楚告知本會,究竟在年齡和地點方面,有甚麼特別的criteria,即指標要考慮呢?多謝主席。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

多謝主席。不同國家就着年齡,以至佩戴人士的要求,甚至地點都有所不同,例如在瑞典、美加,基本上所有地點、所有人士都須佩戴頭盔,又例如新加坡,基本上,但凡在道路上騎單車便須佩戴頭盔。


當然,我們必須針對香港的特殊情況作出考慮,因不同地方有不同背景、不同交通情況,以致道路安全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會以香港本地的實際情況作出考慮。如果按年齡劃分,其實我們看到過往一段時間的數據,即由2001年至2021年,受傷的騎單車人士的年齡群,較多是10歲至29歲,以及40歲至59歲。當然,小朋友也會在騎單車時發生意外,正如林議員剛才所說,小朋友的頭骨較軟,所以,是否需要更強的保護呢?我們需要考慮這點。


另外,從騎單車和涉及單車的交通意外數據,也可看到一個跡象:在2021年,涉及單車意外的傷亡人數為2 849人,而涉及單車的意外則是2 994宗;換言之,基本上,若發生涉及單車的交通意外,傷亡者大部分都是騎單車人士。所以,我們同意林議員剛才的論點,即針對騎單車人士的安全作考慮。當我們草擬和分析早前諮詢所收集的資料後,便會諮詢議會的意見,就大家的關注作出適當調整。於參考大家的意見後,我們會再向議會跟進有關強制佩戴單車頭盔的要求,並作出最終決定。多謝主席。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立法會會議 2023年1月19日星期四 行政長官答問會 林哲玄議員: 多謝主席。行政長官,基層醫療的發展依賴不同醫療衞生專業人員在社區服務,但社區不像醫院,有聘任的方法幫市民篩選達標的專業人員。在社區,我們依賴的是專業人員本身的專業註冊,但營養師、言語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和聽力學家5個專業到今日仍未有正式註冊,以致任何人士都可自稱是上述專業人員。自願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已經實行6

立法會會議 2022年1月19日星期三 “嚴防新型冠狀病毒病輸入、全方位阻止擴散、盡早落實通關”議案 林哲玄議員: 主席,很多謝黎棟國議員帶出此項議題。我這兩天看着數字,對香港的疫情越來越擔心。我記得最初第五波爆發時,政府的態度是我們今次下重藥,在爆疫之初遏制。事實上,在最初大約兩星期,我都相對樂觀,因為看到數字並沒有幾何式的爆發。但是,在這兩天,我們不明源頭的個案越來越多,有14間學校已經有學生

立法會會議 2023年1月18日星期三 《2022年生死登記(修訂)條例草案》二讀議案 林哲玄議員: 多謝代理主席。我發言支持《2022年生死登記(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 現時,不少死於自然的人士都選擇在家過身。一些晚期疾病或癌症患者到了尾聲時,會由家人陪伴在一個舒適及自己熟悉的環境過世,這是一件我們都認為比較好的事,而醫護人員,尤其是醫生,現在亦願意為這些人士的家屬提供死因證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