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立法會會議“縮短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議案

立法會會議

2022年10月26日星期三


“縮短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議案


林哲玄議員:

多謝主席。首先我十分感謝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基層醫療作為應對香港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挑戰的大方向,也十分感謝梁議員提出原議案。我只不過在原議案之外,強調家庭醫生作為中心服務者的角色,以及各醫療衞生專業人員在社區醫療網絡上相互配合、各司其職,服務市民的重要性。


毫無疑問,縮短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是最重要的KPI。關鍵何在?就是(1)能否有效預防疾病,以及(2)能否廣泛分流病情穩定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家庭醫生處求診。兩項都是依賴家庭醫生與市民之間長遠而密切的醫患關係。


我十分贊成“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更希望政府在推動這概念時,盡量募集社區內的所有家庭醫生,因為市民已與他們建立互信。我亦很同意基層醫療體系需要有適當的管治,包括對家庭醫生有一些要求,但我希望這些要求是簡單而有效,摒棄繁文縟節和過度複雜的行政工作,讓每個家庭醫生都可以參加。所以,我提出的另一項關鍵績效指標,就是參加基層醫療體系的家庭醫生數目。


家庭醫生是市民健康的總經理,在市民沒有疾病時,應該重預防,當然,中醫在這方面同樣重要;在市民有不適時,家庭醫生替他們診斷,並替他們制訂整體的醫療方案,包括有需要時轉介合適人士替他們診治。我必須強調,家庭醫生——不是公立醫院專科門診醫生——才該是恆常照顧病情穩定的慢性疾病患者的醫生。


要病人放心回到社區向家庭醫生求診,重要的一點是讓他們有信心,知道當他們的病情不穩定時,能夠很快地返回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而不需重新排期。公立醫院應該信任他們的家庭醫生夥伴,賦權家庭醫生,尤其是參加SOPC-PPP或GOPC-PPP計劃的家庭醫生,能夠直接替病人預約原有的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覆診。這個安排同時也可令病人更有信心回到社區,繼續向家庭醫生求診。因此,我提出的第二和第三項關鍵績效指標,就是由公立醫院專科門診轉診到家庭醫生的人數,以及新症(SOPC)對舊症比例,現時的比例是1:9,這應該有機會降低至1:4至1:5之間。


基層醫療的另一發展重點,是建構線上互聯互通的網絡系統,讓醫療衞生專業人員可通過系統,替病人尋找合適且方便他們由居處前往求診的專業人士為他們治療,亦可通過這個系統,記錄病人的病情進度,全面把紀錄數據化,創建“一人一病歷”,以及提供醫療衞生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平台。


社區醫療網絡應該匯集各行各業的醫療衞生專業人員,相互配合、各司其職,服務市民。政策應鼓勵微小企或個別專業人士提供服務,讓服務提供者以質素競賽,亦讓市民有更多選擇。政策亦應分開採購者與服務提供者,避免產生另一隻大白象。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的對口單位務必是專業人員而不是商人,醫療要向專業發展而不是向商業發展。


基層醫療要聯通醫院,為出院病人安排在社區接受康復治療,在病人回家前,應已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讓他們知道出院後到哪裏繼續接受服務。


除了安排服務外,“錢跟病人走”也有重要角色。原則上,病人在社區接受的服務,費用不應比他們在公立醫院所接受的同樣服務為貴。


我支持梁熙議員的原議案,並對其作出有限度的修正。主席,我謹此陳辭。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