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立法會會議“學習二十大精神,推動香港發展”議案

立法會會議

2022年11月9日星期三


“學習二十大精神,推動香港發展”議案


林哲玄議員:

多謝主席。我贊成林順潮議員提出的“學習二十大精神,推動香港發展”議案。


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意義重大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總覽全局、高屋建瓴、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反映了時代的要求,順應了人民的期待,深刻闡述了人民至上這一根本價值導向。


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我們建設健康香港,就是要將醫療服務搬到市民身邊,讓健康問題得以及早發現、就近醫治、社區康復,這正正是以人為本,發展基層醫療的最好詮釋。


政府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即將公布,發展基層醫療的關鍵在於行動。醫療衞生的發展重心應該由醫院向社區適度轉移,由社區擔當預防疾病、照顧慢性疾病和出院後康復治療的重要角色。我們需要設立一人一家庭醫生制度,慢性疾病初發時由家庭醫生醫治,根本無需進入公立醫院專科門診體系;而專科門診的穩定病人亦應該有效轉移到社區。社區要設立足夠的康復和護理設施,讓病人早出院、早回家,醫院便可聚焦處理危急重症和複雜個案,善用資源。社區與醫院、專科醫生與家庭醫生互相配合,形成一個立體的醫療體系,全面覆蓋市民的健康需要。


我們的基層醫療發展建設其實已邁出重要的一步——18區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將在今年年底全面落成。地區康健中心將會發揮聯繫社區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統籌服務的重要角色,同時為市民提供預防性治療、篩查疾病和健康教育,亦為所在社區所欠缺的醫療衞生服務補漏拾遺。


健康香港不僅包括醫療衞生服務,也包括生命健康科技研發。在人才、資源、創科及產業基地等各方面,香港都可搭乘大灣區發展的快車,攜手合作。香港一直以來的藥物註冊原則都以跟從外國既有註冊藥物為主,隨着香港科研的能力不斷提升、與內地合作日益緊密,當局實在有需要更新思維,為藥物註冊拆牆鬆綁。我樂見局方已經將中國納入藥物註冊的參考地之一,政府不妨考慮內地和香港共同研發的藥物,在有足夠科研數據時,豁免其取得第二張境外註冊證明,鼓勵本地研發藥物落地使用。順應合作發展高質量醫藥科研的新趨勢,可以更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及健康。


總書記的報告還特別提到中醫藥的傳承、創新和發展。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中醫藥其實在“治未病”和調理康復方面的優勢,社會對中醫藥的要求亦日益上升。以循證醫學作為基礎,鼓勵中西醫科研,訂定中西醫協作指引,投入更多資源鼓勵中西醫協同發展,將令市民切實受惠。


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香港與祖國命運與共。在新時代,香港將擔起更重要的歷史使命,我們的發展空間一定會越來越廣闊。我完全贊成、堅決擁護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二十大報告,香港必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扎實推動二十大精神在獅子山下落地生根。


多謝主席。我謹此陳辭。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立法會會議 2023年1月19日星期四 行政長官答問會 林哲玄議員: 多謝主席。行政長官,基層醫療的發展依賴不同醫療衞生專業人員在社區服務,但社區不像醫院,有聘任的方法幫市民篩選達標的專業人員。在社區,我們依賴的是專業人員本身的專業註冊,但營養師、言語治療師、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和聽力學家5個專業到今日仍未有正式註冊,以致任何人士都可自稱是上述專業人員。自願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已經實行6

立法會會議 2022年1月19日星期三 “嚴防新型冠狀病毒病輸入、全方位阻止擴散、盡早落實通關”議案 林哲玄議員: 主席,很多謝黎棟國議員帶出此項議題。我這兩天看着數字,對香港的疫情越來越擔心。我記得最初第五波爆發時,政府的態度是我們今次下重藥,在爆疫之初遏制。事實上,在最初大約兩星期,我都相對樂觀,因為看到數字並沒有幾何式的爆發。但是,在這兩天,我們不明源頭的個案越來越多,有14間學校已經有學生

立法會會議 2023年1月18日星期三 《2022年生死登記(修訂)條例草案》二讀議案 林哲玄議員: 多謝代理主席。我發言支持《2022年生死登記(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 現時,不少死於自然的人士都選擇在家過身。一些晚期疾病或癌症患者到了尾聲時,會由家人陪伴在一個舒適及自己熟悉的環境過世,這是一件我們都認為比較好的事,而醫護人員,尤其是醫生,現在亦願意為這些人士的家屬提供死因證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