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3年3月15日口頭質詢 - 自動心臟除顫器

口頭質詢 - 自動心臟除顫器 (2023年3月15日)

  以下是今日(三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哲玄議員的提問和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的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自動心臟除顫器(AED)必須在施行心肺復甦法時盡快使用,因此AED是否方便取用對心肺復甦法的成效起關鍵作用。香港消防處(消防處)於二○二一年六月推出「AED 睇得到 用得到」計劃(該計劃),旨在於社區普及設置和使用AED。然而,據悉即使該計劃已推行逾一年半,仍有大量政府場地(例如郵政局、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屋邨辦事處、社區會堂、社區中心及學校)未有設置AED。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自該計劃推出以來,全港及各區增設的AED數量分別為何,以及市民是否可通過消防處的「AED搵得到」網上資訊平台,找到所有可供公眾使用的AED;


(二)會否訂立在公共場所合理間距設置AED的指標;及


(三)有否持續教育市民使用AED的計劃(例如播放宣傳短片),並適時檢討有關計劃的推展進度及成效;如有,細節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為提高社區應急準備的意識、能力及配套,消防處一直積極制訂和推行社區應急準備策略,並在社區舉辦教育和宣傳活動。


  施行心肺復甦法(CPR),並配合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器(AED)是最有效拯救心臟驟停的患者的方法。AED使用程序簡單易明,並內置電腦分析病人情況。大家只要遵照AED的指示,便可讓患者心臟有機會回復正常跳動。近年國際間普遍支持,即使未曾接受訓練的人,亦可以使用AED進行拯救。消防處一直積極研究,如何讓市民能盡早取得AED以加強拯救生命的效率。因此,消防處於二○二一年六月推出「AED 睇得到 用得到」計劃,致力增加全港各處可供公眾使用的AED數目,同時提升市民在遇上緊急事故時,使用AED的意識和能力,懂得向心臟驟停的患者進行除顫急救。與計劃相關的AED資訊,包括位置,會上載到由消防處構建的「AED搵得到」網上資訊平台,簡稱CARE(Centralised AED Registry for Emergency)供市民查閱。


  消防處同時推行CPR和AED社區教育計劃,令市民對整個拯救過程加深了解,當遇到有需要時,能更具信心及效率處理突發情況,亦着力宣傳「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ED」的概念,鼓勵市民,於消防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前,跟從消防通訊中心人員「調派後指引」的即時同步指導,以及使用就近的AED,把握時機為患者進行急救。


  消防處推行上述各項措施,目的是要營造社會氛圍,在社區普及「救人和自救」的文化,同時推動各機構設置AED,讓人「睇得到、用得到、搵得到」。


  就議員的提問,我回覆如下:


(一)「AED 睇得到 用得到」計劃自推出以來,已有超過160個公私營機構參與計劃。截至二○二三年三月,CARE平台已加入超過1 700部AED的資料,分布在全港18區,港島區超過400部、九龍區有490部、新界及離島區有近820部。


  在推行上述計劃時,消防處已率先在全港超過100間消防局及救護站外添置AED,及在超過600輛備有AED的消防處車輛上張貼AED標示。


  現時全港不少地點,包括政府建築物和辦公大樓、醫療機構、主題樂園、學校、大型商場、私人屋苑、商業大廈、護養院等,均已設置AED,消防處一直鼓勵並協助相關機構放置AED並開放予公眾人士在緊急時使用。


  除了以上的1 700部AED,我們理解在社區內亦有不少其他機構有設置AED。除了在政府部門加強推廣設置AED之外,消防處正積極鼓勵這些其他機構把AED資訊載於CARE平台,亦會繼續探討其他相關的支援配套,或可行的合作方案。


  隨着有更多機構參與計劃,加上市民對於社區設置及使用AED方面的認知、期望和能力逐步加強,可帶動社會氛圍令到更多機構參與計劃。


(二)對於在公共場所安裝AED的間距或密度,現時國際間並沒有一致的標準,但不同的組織均大致建議安裝AED的位置與患者為步程來回三至五分鐘內。消防處亦建議參與機構,以能夠盡快取得AED作為安裝目標。


(三)消防處一直積極制訂和推行與社區應急準備策略相關的教育和宣傳活動;推廣「應急三識」,即「識滅火、識自救和識逃生」。在推廣「識自救」應急技巧時,教授包括CPR及AED的使用方法;除了以電視、電台、宣傳單張等宣傳教育方式外,消防處亦在校園和社區舉辦一系列的課程和講座,透過社交媒體、網上平台、公眾參與活動,接觸不同年齡層和社區群體,將應急資訊滲透至社區不同角落,從而提升社區應急準備。


  消防處一直利用不同宣傳媒體的統計數據,配合問卷調查,適時檢討教育和宣傳活動的進展及成效。目前為止,相關的教育和宣傳活動已接觸超過百萬人次,未來亦會參考檢討的結果,擴展宣傳教育的廣度、深度及持續性。


  下一步,消防處將集中宣傳「AED 全自動 未學過 都識用」,讓市民明白即使未有接受過使用AED的相關訓練,在遇到心臟驟停事故時,任何人都可用AED救人,「擊活人心,敢就救到人」。


  展望未來,消防處會繼續積極地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提升AED的覆蓋率、加強市民的應急準備意識及能力,讓市民遇到危急或突發事故時知所應對,進一步保護香港市民。


  多謝主席。

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00分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回應《2024年施政報告》——醫療衞生篇

施政報告在醫療深改涵蓋面廣,全盤考慮。 方向、政策、策略   方向上,香港從“重治療”轉變,做到防治並重,把發展重點適度向社區、向基層轉移,要紮實的基層醫療結合高端的上層醫療建成立體的醫療體系,全方位服務市民,方向清晰。 政策上,施政報告明言重整三大公營醫療板塊:...

香港01|施政報告2024|接連醫療事故 林哲玄倡檢討醫管局高管問責制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周三(16日)宣讀其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提交的意見書中,指出未來一年醫療衞生界發展有四大重點,當中包括公立醫院系統性檢討和改進。他認為,一連串的醫療事故和建築設備事故令公立醫院管治響起警號,他認為檢討的範圍不應只限於服務質素和病...

Comments


議員辦事處

    香港中區添美道1號中信大廈13樓1318室

     5978 7371

     info@dr-davidlam.com

深水埗地區辦事處

     香港九龍石硤尾大坑東邨東成樓地下1號及3號

      2777 2293

      namshan@ymail.com

銅鑼灣地區辦事處

     香港香港銅鑼灣糖街3號銅鑼灣商業大廈14樓14A05室

      3797 3434 / 5939 3499

      ruby@dr-davidlam.com

  • Facebook
  • YouTube

Copyrights © Dr David Lam. All Right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