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已於2023年2月22日發表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林哲玄議員在征集業界意見後,就財政預算案的開支部分向政府當局提出書面問題。現將關於安老服務的問題及政府回應摘錄如下。
(請點擊左側 > 圖標以瀏覽政府回覆)
問題1:預算案提出,政府會加大力度支援照顧者的各種需要。社會各界普遍歡迎相關支援,但是,照顧者不可能不眠不休,他們亦需要舒緩。因此,整全的照顧配套顯得尤為重要,包括日間護理中心與居家安老的銜接。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會否增加配套,提供更多暫託服務,讓更多照顧者有放假的機會,以更完善的方式支援照顧者?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截至2022年12月底,社會福利署(社署)為長者提供約240個日間暫託服務名額和約330個住宿暫託宿位,另為殘疾人士提供約170個日間暫託服務名額和390個住宿暫託宿位。為加強支援照顧者,社署會繼續增加日間和住宿暫託服務名額。2022-23至2023-24年度,社署會增加約30個長者日間暫託服務名額,以及共約60個殘疾人士日間和住宿暫託服務名額。
社署於2019年12月推出「殘疾人士住宿暫顧服務、長者住宿暫託服務及長者緊急住宿服務空置宿位查詢系統」(查詢系統),方便服務使用者及其照顧者查詢住宿暫託空置宿位資料。社署將於2023年中優化查詢系統,以涵蓋日間暫託服務。
問題2:照顧者是建設關愛共榮社會的中流砥柱。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支援他們的措施,包括現金津貼支援及設立照顧者支援專線。但是,隨著社會不斷演進,照顧者亦需要持續提升技能,以便繼續做出貢獻。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會否撥款開設照顧者規範訓練課程?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社會福利署(社署)資助的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單位(包括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單位、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家長/親屬資源中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及殘疾人士社交及康樂中心等)和家居照顧服務單位(包括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隊、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及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均須根據相關津貼及服務協議向有需要的長者及殘疾人士,以及他們的照顧者提供社區支援服務,包括在中心或家居為照顧者提供照顧技巧訓練,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在社區居住,以及紓緩照顧者的壓力。
在關愛基金撥款的「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及「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兩項試驗計劃下,認可服務單位會為合資格的照顧者介紹合適的培訓課程,以提升其照顧能力。如照顧者參加收費的照顧培訓課程及/或因參加培訓課程而產生相關開支(包括暫顧服務開支),照顧者可獲發還合共最多1,000元的培訓費用。由2023 年10月起,政府會把兩項試驗計劃恆常化,並增加每月津貼金額及培訓費用。
此外,考慮到外傭在不少家庭中擔當著主要護老者的角色,社署與衞生署及長者地區中心合作,自2018年3月起推行「外傭護老培訓試驗計劃」,以加強培訓外傭照顧體弱長者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提高長者在社區的生活質素,支援長者居家安老。社署計劃由2023年10月起把「外傭護老培訓試驗計劃」延續3年至2026年9月,並擴展至全港41間長者地區中心,預計每年約1 200 名外傭及其照顧的長者可受惠。此外,社署亦會由2023年10月起,資助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試驗培訓照顧殘疾人士的外傭(為期3年),預計每年約120名外傭及其照顧的殘疾人士可受惠。
問題3:預算案提出多項支援安老的政策措施,另外,加強服務機構及社區組織的照顧能力亦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新加坡在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向社區樂齡基金填補10億新元,向社區服務機構提供1元對1元的資助,以加強社區護理服務的質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會否效仿新加坡政府的做法,提供一定程度的資助,以加強民間機構的服務。
答覆:
政府安老服務的政策方針是「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2023‑24年度,社會福利署(社署)會為下列兩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增撥資源,支援長者居家安老:
1. 全港41間長者地區中心和172間長者鄰舍中心(長者中心)在地區層面為長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包括社區教育、社區網絡工作、義工發展和輔導服務等。各長者中心也為隱蔽及需要照顧的長者和照顧者提供外展、轉介和支援服務。社署將於2023 年第四季向各長者中心增撥資源,以擴展服務範圍至退休生活規劃和樂齡科技推廣,並加強推廣積極樂頤年、健康老齡化等工作。
2.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社區券)計劃」在「錢跟人走」的模式下,讓社區券持有人根據個人需要,選擇認可服務單位提供的服務,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社署將於2023年第三季把社區券計劃恆常化,並分階段將可受惠人數由現時的8 000人增至2025-26年度的12 0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