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已於2023年2月22日發表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林哲玄議員在征集業界意見後,就財政預算案的開支部分向政府當局提出書面問題。現將關於精神健康的問題及政府回應摘錄如下。
(請點擊左側 > 圖標以瀏覽政府回覆)
問題1: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2013》,年齡介乎16至75歲的香港人當中,有近3%的人患上抑鬱症,如果以2022年人口的數字推算,即現時至少約22萬人有抑鬱症。但有本地研究指出約18%的患者對藥物沒有反應,我們會統稱他們患有難治性重度抑鬱,是一種很難醫治的抑鬱症。他們會比患上一般抑鬱症的人更易有自殺傾向及軀體疾病,影響生活質素、工作表現、社交生活等。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醫管局現時有多少名難治性重度抑鬱的診症病人?
答覆: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綜合和跨專業方式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由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醫務社工和職業治療師為有精神健康問題的病人(包括抑鬱症患者)按其病情和臨床需要提供全面和持續的醫療服務,包括住院服務、門診服務、日間康復訓練和社區支援服務。
在2022-23年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推算數字),在醫管局確診抑鬱症的精神病患者約有66 000人(包括住院、專科門診診所和日間醫院的病人)。
醫管局沒有備存患有難治性抑鬱症的精神科病人數目的統計數字。
問題2:現時私人執業的精神科醫生於2年前已經向難治性重度抑鬱症病人提供一種全新作用機制,為一款針對谷氨酸(Glutamate)系統的抗抑鬱藥物,有別於目前使用多年主要調節單胺系統的抗抑鬱藥物。醫管局現時使用腦刺激(BrainStimulation)療法醫治抑鬱症的兩種療法,分別為ECT(ElectroconvulsiveTherapy)和rTMS(Repeated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政府可否告知本會,該等療法過去三年平均每年使用次數為多少?共用於多少位病人?有多少位病人不能完成整個療程?儀器的維護及維修費用每年又是多少?
答覆:
下表載列2020-21至2022-23年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推算數字)在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確診抑鬱症的精神病患者人數:

註:
1. 包括住院、專科門診及日間醫院病人。
2. 數字調整至最接近的百位數。
醫管局提供腦電盪(ECT)和腦磁激(TMS)療法,以治療抑鬱症。醫護人員會按病人的病情和臨床需要,轉介合適的患者接受上述治療。
醫管局表示沒有就腦電盪和腦磁激療法的平均使用次數、接受上述療法的患者人數、不能完成整個療程的患者人數,以及儀器每年的維修和保養費用備存全面統計數字。
問題3:過去三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令到不少香港市民因為害怕失業、單獨隔離、患病、家人離世等問題而壓力爆煲。而在精神疾病當中,抑鬱症的個案尤其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市民精神健康問題茲事體大,處理不好會影響社會穩定。而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並沒有預留款項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業界普遍感到失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會否撥出一筆專門款項用於支援精神健康服務,以提升市民精神健康?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綜合和跨專業方式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由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醫務社工及職業治療師為有精神健康問題的病人按其病情和臨床需要,提供全面和持續的醫療服務,包括住院服務、門診服務、日間康復訓練和社區支援服務。
醫管局在2023-24年度預留約1,890萬元額外撥款,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有關措施包括︰
(i) 增聘個案經理以加強社區精神科服務;
(ii) 加強精神科住院和日間醫院服務的護理人手和專職醫療支援;以及
(iii) 加強精神科諮詢會診服務。
醫管局會繼續監察服務提供的情況,確保其服務切合病人需要。
此外,在2023-24年度,社會福利署會增加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綜合社區中心)臨床心理學家的人手,以加強專業支援和培訓,並會提供額外撥款協助綜合社區中心在提供服務方面提升資訊科技的應用,以加強對精神復元人士及其照顧者的支援。上述的加強措施的每年經常開支預算約為2,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