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已於2023年2月22日發表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林哲玄議員在征集業界意見後,就財政預算案的開支部分向政府當局提出書面問題。現將關於藥劑服務的問題及政府回應摘錄如下。
(請點擊左側 > 圖標以瀏覽政府回覆)
問題1:預算案演辭164段著墨於改善公營醫療服務,但並未提及罕見疾病支援。治療罕見疾病藥物極其昂貴,對患者家庭構成巨大財政壓力。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在2023/24財政年度,有否進一步理順對罕見疾病患者支援的安排,以確保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政府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十分重視為所有病人(包括不常見疾病患者)提供可持續、可負擔和適切的治療和護理。現時已設有機制為不常見疾病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包括臨床診斷、跨專科護理和復康服務、引入新藥物及資助藥物治療等。
就臨牀診斷而言,香港基因組計劃涵蓋未能確診的病症及與遺傳有關的癌症。該計劃透過醫管局醫院招募合資格病人及其家人,在其知情同意下自願參與計劃,測序分析結果可讓病人受惠於更精準的診斷,獲得適切治療。
在藥物資助方面,縱使國際間對於不常見疾病沒有一致的定義,醫管局運用政府的經常撥款及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資助,支援有需要的病人(包括不常見疾病患者)接受藥物治療。
現時醫管局運用政府的專項撥款,推行一項特別用藥計劃,為合資格的特定溶酶體貯積症患者提供酵素替代療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46名醫管局患有特定溶酶體貯積症的病人接受酵素替代療法,2022-23年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提供酵素替代療法的開支為7,240萬元。
由於病人(包括不常見疾病患者)接受極度昂貴藥物治療的需求日增,政府和醫管局在2017年8月推出一項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包括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即關愛基金極度昂貴藥物項目)。醫管局的專家小組會按照個別患者的臨床情況和既定的臨床指引,評估每宗個案在有關安排下的藥物臨床療效。自2017年8月關愛基金極度昂貴藥物項目推出以來至2022年12月31日,獲批申請的數目和批出的資助額(包括由關愛基金極度昂貴藥物項目資助轉為由撒瑪利亞基金資助的藥物1)分別為186宗和5.2604億元。
醫管局設有既定機制,定期評估新藥物和檢討安全網的資助範圍,過程中會以科研和臨床實證為基礎,以評估藥物的安全性、療效和成本效益,並考慮專業人士和病人團體的意見等相關因素,務求採購符合法規和品質要求的藥物供病人使用,以公平有效地運用有限的公共資源,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和支援。
此外,政府和醫管局已於2021年4月下旬進一步完善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經濟審查機制,包括修訂持續申請個案每年可動用財務資源的計算方法及經濟審查的有效期。
醫管局會繼續(i)透過既定機制檢討藥物名冊,把合適的自費藥物納入安全網的資助範圍;以及(ii)監察安全網的運作,讓更多有需要的病人受惠。
醫管局十分重視為不常見疾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改善和支援措施。政府會繼續與醫管局緊密合作,以商討、制訂和審視為不常見疾病患者提供的政策支援,並與持份者(包括病人組織)保持溝通,以期持續檢討和優化支援不常見疾病患者的相關機制及配套。
註:
1. 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的依庫珠單抗於2020年7月11日由關愛基金極度昂貴藥物項目資助轉為由撒瑪利亞基金資助。以上的申請統計數字包括2017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10日由關愛基金極度昂貴藥物項目資助,以及轉為由撒瑪利亞基金資助後的獲批申請數目和批出的資助額。
問題2: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會是未來政府施政重點,然而,除了疾病早期篩查之外,配藥以及用藥諮詢服務亦能在社區完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未來有無計劃幫助專業藥劑師在社區為患者提供配藥及臨床用藥諮詢服務,以減輕醫院壓力。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醫務衞生局已於2022 年在全港18區設立了地區康健中心(康健中心)或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康健中心設有跨專業團隊,由護士、專職醫療人員、藥劑師、社工及支援人員提供多項政府資助服務,包括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和社區復康服務。康健中心跨專業團隊中的駐場藥劑師,負責為會員提供免費的藥物諮詢及用藥輔導服務。
政府計劃加強社區藥房的角色,包括由社區藥房協助病人監察有否依循指示用藥。2021年,政府在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督導下成立社區藥房工作小組。該小組負責向醫務衞生局提供意見;檢視社區藥房的需要、發展,以及其對基層醫療發揮的作用;並考慮加強藥劑師的相關培訓,以支持基層醫療的發展。此外,政府會探討設立社區藥物名冊,向加入特定服務計劃包括「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病人,以較便宜的價錢提供藥物。
問題3: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是政府未來施政重點,然而,除了疾病早期篩查之外,配藥以及用藥諮詢服務亦能在社區完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醫管局有無計劃在社區策略性採購或是直接購買相應服務,以減輕醫院負荷?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歡迎在社區提供藥劑服務的措施,以支援公營醫療系統的病人,並為他們提供更多選擇。醫管局一直密切監察社區藥房提供的藥物代取及其他支援服務,並審視相關服務模式及運作流程,為優化醫管局的藥劑服務制定發展策略及計劃。
醫管局在研究透過策略採購推行新計劃時,會審慎考慮相關因素,包括服務需求、合適的病人類別、計劃潛在的複雜性、私營市場的能力及適應程度等。醫管局會繼續與公眾及病人組織溝通,並與持份者緊密合作,探討如何促進社區協作或參與,以滿足公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2022年12月公布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表明,政府計劃加強社區藥房的角色,包括協助監察病人依循指示用藥的情況。2021年,政府在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指導下成立社區藥房工作小組。該小組負責向醫務衞生局提供意見;檢視社區藥房的需要、發展,以及其在基層醫療健康的角色;並考慮加強藥劑師的相關培訓,以支持基層醫療的發展。此外,政府會探討設立社區藥物名冊,以期以較低價錢為參加某些指明策略採購服務計劃(包括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病人提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