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開放物理治療師權限的四大原則

開放物理治療師權限的四大原則

林哲玄

2022年9月9日 橙新聞 - 議事堂


物理治療師是醫療衞生專業的一員,發揮重要作用。不少西方國家都容許物理治療師免醫生轉介直接治療傷患人士,我歡迎醫務衞生局重新審視物理治療師的角色和權限。


開放權限有四大原則,我試舉例說明。


例一:

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提供預防性治療,為長者鍛鍊肌肉和平衡來預防跌倒是項目之一,重任當然落在物理治療師身上。由長者體格評估到提供訓練,相信物理治療師的能力綽綽有餘。這項目自然沒有醫生轉介,不少物理治療師自稱充當教練提供體能訓練,而避免使用物理治療稱呼。容許物理治療師為健康長者直接評估體格、進行合適的體能訓練預防跌倒,理所當然。


例二:

由於公立醫院骨科專科門診新症排期長,醫管局過去十年早已實施先由物理治療師為腰背疼痛新症病人評估和治療,讓病人邊治療邊等待見醫生。要是治物理療師發現問題嚴重,可以為病人排快期見醫生;相反,穩定兼好轉的病人治療間距便拉闊,等候醫生作終止治療的決定。計劃賦權物理治療師先看病人,按指引評估、治療,再看醫生。方法行之有效,可以作為對醫管局以外執業的物理治療師開放權限的參考。


例三:

運動員初賽時扭傷,隨隊物理治療師為運動員即時包紮,讓運動員能夠參加決賽,之後再提供物理治療;假如運動員傷勢未有迅速痊癒自然延醫診治。這已是慣常操作,為運動員帶來及時幫助,當局可以考慮容許物理治療師在合適範圍内為傷患人士先直接提供治療。


上面例子說明物理治療師有明顯的社會作用,要考慮的是直接服務的適用範圍。依賴市民擁有足夠醫學知識作出選擇的話,對市民也不公平,所以需要清楚界定直接物理治療的適用範圍,以保障市民選擇合適的醫療服務。


醫療牽涉診斷、化驗以及而治療。治療往往是多維度的,包括藥物、物理治療等。向病人充份解釋整體性治療方案,分析各個別治療的優劣,是醫生的責任,也責無旁貸。病人聽取醫生的分析後作知情決定(informed decision)才是真正的選擇自主(autonomy)。


再談勝任度:香港有4所學府提供物理治療本科課程,包括理工大學、都會大學、東華學院和明愛專上學院。評估病人尤其是偵察危險病徵即使醫生也需要多年的訓練。剛剛畢業,或者畢業一、兩年的年輕物理治療師是否足以在沒有監督下安全評估病人而不會忽略危險病徵?要知道醫管局對新畢業的物理治療師有三年內到兩個部門工作的基礎訓練,要晉升一級物理治療師更需要5年經驗和考取指定碩士資歷。


釐定所需資歷是開放權限的重要考量。


例四:

胸背疼中年人自以為腰骨退化,醫生覺得情況可疑,安排掃描才發現是大動脈撕裂(aortic dissection)。這是醫生經過長期訓練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high index of suspicion)才能察覺的診斷,假如物理治療師在沒有醫生轉介,而自行評估、治療,一旦延誤轉介醫生,他擔負的責任應該如何衡量?


從市民角度出發,選擇物理治療師作為第一接觸服務提供者(First contact practitioner),應該與選擇看醫生得到同樣的保障。所以審理所用的尺必須是同一標準,如何做到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重點。


剛剛所提的是權責平衡、保障市民的原則。


社會作用、勝任能力、權責平衡、保障市民是我們邁出現在這步時必須時刻警惕的四大原則。開放權限牽涉專業考量,必須慎重處理、充分準備。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林哲玄|香港的醫療困境:四大解決方向

文:林哲玄 解決市民的醫療困難要多管齊下,盡量善用香港所有醫生服務市民是要點之一,包括提供公共醫療服務。政府要有系統、合理地推進公私營醫療協作,向願意提供公共醫療服務的醫生採購合適的服務,彌補公立醫院容量的不足。作為起步,採購價格應以公立醫院成本作為釐定基礎。 長遠而言,公立醫院以及私人醫療體系也可以是政府採購公共醫療服務的對象。醫管局有個謬誤,指公私營協作要是成功,醫生都要離開了。其實,私家醫生

林哲玄|香港的醫療困境:公私營合作欠彈性

文:林哲玄 輪候公立醫院排期,小病等到危疾,看私家專科醫生又貴,將來,我們都到內地看病嗎?還有其他的辦法嗎?首先合理推動公私營協作策略性採購,香港肩負承擔港人醫療服務的主體責任,不應該卸責周邊城市。個別病種或個案與周邊城市合作當然可以,合作應是雙向的,互惠互利的;其次善用本地資源充分開發人手,如今私人醫生比以往有更多空間和容量提供公共醫療服務,即是透過公私協作,策略性採購提供。 可惜,公私營協作也

bottom of page